本報記者 鄭馨悅
2月11日,由朝陽永續主辦,華安基金、中國銀河證券協辦的2022年度(第十七屆)中國私募基金風云榜活動在上海舉行。
朝陽永續CEO廖冰在致辭時表示,盡管2022年的股票市場調整對證券私募行業帶來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證券私募行業預計仍將保持逐步壯大的發展趨勢。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朝陽永續對行業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
在會上,寬邦科技創始人/CEO梁舉分享了《2022年量化投資白皮書》中的一些關鍵數據,同時也指出AI正在成為資管公司新的核心能力,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將加速人工智能普及,賦能財富管理整個行業。
在投資機會方面,華安基金指數部副總監蘇卿云在會上表示,站在全球范圍,更看好A股市場;就大類資產而言,權益類資產優于債券類資產;從配置角度來看,2023年看好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產業投資機遇。
相信萬物皆周期,相信均值回歸的亙曦資產投資總監董高峰則預計2023年大概率是中性偏樂觀的格局,建議關注消費場景恢復方向的機會。
而更相信量化技術的思勰投資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吳家麒表示,量化就是在總結規律,并基于這些規律去做投資,量化策略需要不斷更新迭代以應對新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活動上,朝陽永續發布了《2022年度私募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行業規模上,截至2022年年末,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規模較2021年末有所下降,從6.12萬億元下降到5.56萬億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的規模仍然保持了約1.14%的微幅增長。另一方面,自2019年至2021年,國內證券私募行業規模的增速則高于公募行業。
報告還顯示,2022年全年國內證券私募行業在管理人的數量方面變化不大,至當年年末時仍維持在9000家左右。而百億級私募數量和百億級量化私募數量則較2021年末有所增加。從證券私募行業2022年度的業績來看,當年股票策略和宏觀策略表現相對比較疲弱,債券策略收益最高,其次是管理期貨。市場中性策略和套利策略盡管收益不及前兩年,但仍保持了正向收益。
(編輯 田冬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