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熱點紛繁”是本周A股市場的主要特征之一。ChatGPT、AIGC、鈣鈦礦電池、固態電池等題材股輪番上漲,點燃投資者參與熱情。
近日ChatGPT火遍全球,相關概念股在二級市場大幅飆升,有的個股短短8個交易日股價已翻番。這一幕,此前經常上演,曾風靡一時的元宇宙以及AR、VR等概念也曾遭到炒作,但后來都歸于平靜。
拋開一時喧囂,筆者認為,需要透過諸多新變化、新熱點,理性、客觀地認清投資的底層邏輯以及長期趨勢,而不是盲目跟風炒作。當前可更多關注A股四方面的投資邏輯。
第一,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穩增長成為主要投資邏輯。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升至臨界點以上,反映出制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也反映出我國經濟景氣水平呈明顯回升態勢。在中國經濟穩步回升的趨勢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近期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調升至5.2%。
第二,政策助市場走向成熟,投資理念與投資邏輯日漸成熟。
2月1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市場對此一致解讀為,全面注冊制改革助市場走向成熟,成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招”,資本市場將實現更高效率資源配置,助力中國經濟育新機、開新局。
第三,外資投資邏輯未變,看好中國資產,并持續涌入A股。
2月10日,全球知名指數公司MSCI宣布了季度審核變更結果。在本次調整中,MSCI全球標準指數系列下的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12只中國股票,剔除6只,更多的股票獲得外資的跟蹤。
今年以來,中國吹響“全力拼經濟”號角,中國經濟開年快速“起跑”,吸引了全球目光,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高漲。
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北向資金凈買入額達1412.9億元,創下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入的新紀錄。
第四,上市公司內在價值不斷提升,估值正在修復。
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眾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價值不是炒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上市公司在“練好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估值將得到修復,形成長期投資價值。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再次提及了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他表示,要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逐步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投資者也將更加成熟、理性、客觀,建立完善的投資邏輯,享受市場長期成長的紅利。